浙江举行高水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新闻发布会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浙江 郎文荣 浙江举行高水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新闻发布会

浙江举行高水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新闻发布会

2024-02-29 12:4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标题:浙江举行浙江高水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新闻发布会

  2023年8月8日,浙江举行浙江高水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新闻发布会。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高兴夫和省政府副省长胡伟介绍《关于坚定不移深入实施“八八战略”高水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的决定》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同时出席发布会的还有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杜旭亮,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陈龙,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郎文荣,省建设厅党组书记、厅长应柏平。

  主持人骆莉莉: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府新闻办联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

  浙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萌发地和率先实践地,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源地。20年来,在“八八战略”的指引下,浙江建成全国首个生态省,实现了从环境整治向美丽浙江的历史性跃迁。近期,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坚定不移深入实施“八八战略”高水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的决定》。今天,我们专程邀请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高兴夫和省政府副省长胡伟来为大家介绍《决定》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出席本场发布会的还有: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杜旭亮,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陈龙,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郎文荣,省建设厅党组书记、厅长应柏平。

  首先,我们请高兴夫副主任介绍《决定》的有关情况。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高兴夫: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7月28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坚定不移深入实施“八八战略”高水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的决定》。下面,我简要介绍《决定》出台的总体考虑和主要内容。

  一、总体考虑

  省人大常委会出台这一《决定》,主要基于三方面考虑。第一,这是深入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总书记最新批示指示精神的具体行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高水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今年以来对浙江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和“千万工程”等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浙江发展指明了新的努力方向。在7月17日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又提出了要正确处理好“五个重要关系”、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等新论断新要求,这些都非常需要用决定的形式具体落实到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各环节中去。第二,这是浙江“生态文明建设要先行示范”的使命要求。浙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萌发地和率先实践地,习总书记赋予浙江“生态文明建设要先行示范”的重大使命。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亲自擘画“八八战略”,制定实施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的重大决策部署;省人大常委会也作出了关于建设生态省的决定。20年来,全省上下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一以贯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率先建成全国首个生态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浙江“两个先行”新形势新任务,迫切需要出台新的决定,以更高的目标引领和推动未来一个时期我省的生态文明建设。第三,这是认真贯彻省委十五届三次全会精神的重大举措。“党委有号召,人大见行动”。省委十五届三次全会作出了坚定不移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在推进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奋力打造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的战略部署,明确提出要打造生态文明绿色发展标杆之地、在美丽中国建设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将之作为浙江九大标志性成果之一。今天上午,省委又召开了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新的部署。为认真贯彻省委十五届三次全会和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全省人民共同意志和行动,为高水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提供坚实法治保障,出台《决定》十分必要。

  二、主要内容

  《决定》主要是从省人大常委会的角度,充分肯定“八八战略”实施二十年来浙江生态省建设的历史性成就,并从着眼长远、面向未来的高度,对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坚定不移深入实施“八八战略”、高水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的重大问题提出明确要求,对各级组织和公民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职责义务作出具体规定。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第一,明确总体要求。《决定》明确宣示,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学习领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不断增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必须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高品质生态赋能高质量发展;必须坚决扛起高水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的使命担当。

  第二,明确重点工作任务。《决定》从生态文明建设所包含的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生态制度、生态文化等五个基本方面,对未来浙江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引领性意义的重点事项提出明确要求。主要是“五个先行示范”:一是推动生态环境全域提升先行示范。对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国土空间治理、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守牢安全底线、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提出要求。二是推动生态经济绿色低碳先行示范。对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循环经济发展、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发展生态富民产业等提出要求。三是推动生态生活共富和美先行示范。对建设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建设现代化美丽城镇、统筹城乡融合发展等提出要求。四是推动生态制度系统完备先行示范。对健全考核评价体系、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区域一体化协同保护等提出要求。五是推动生态文化繁荣发展先行示范。对建设主题宣教阵地、纳入教育培训体系、倡导绿色生活等提出要求。

  第三,明确各方职责义务。《决定》明确提出,坚持和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各级人大要强化立法、监督职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法治保障;“一府一委两院”要依法行政、依法监察、公正司法,保障决定的有效实施;各级人大代表带头示范,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履行责任义务,新闻媒体加强舆论监督,形成工作合力。

  记者朋友们,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护、共治、共督、共创、共享。请大家一起帮助做好《决定》的宣传工作,让浙江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土更净,经济发展更高质,人民生活更美好,让绿色成为浙江发展最动人的色彩。

  谢谢大家。

  骆莉莉:

  谢谢高主任的介绍。下面我们请胡伟副省长介绍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关情况。

  浙江省政府副省长胡伟: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下面由我介绍我省生态文明建设有关情况。

  20年前,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八八战略”,部署实施生态省建设。20年来,全省上下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从“绿色浙江”“生态浙江”到“美丽浙江”,逐步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生态文明建设格局,建成全国首个生态省,率先迈入生态文明建设的快车道。

  我们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绿色转型中推进高质量发展。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打好绿色转型发展组合拳,以占比全国1%的土地、3%的用水量、5%的能源消耗量,创造了全国6.4%的国内生产总值,绿色发展综合得分位居全国前列。

  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坚定不移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先后实施四轮“811”生态环保行动,打造了“五水共治”、清新空气示范区、全省域“无废城市”等一批标志性成果。省控断面优良水质比例从42.9%升至97.6%,PM2.5从61微克/立方米降到24微克/立方米,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连续11年提升。

  我们始终坚持系统思维系统方法,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和美丽大花园建设。一体推进美丽城市、美丽城镇、美丽乡村建设,建立314个自然保护地,森林覆盖率超61%,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上成功举办“浙江日”活动,向全世界展示浙江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

  我们始终坚持数字赋能创新变革,不断迭代生态文明治理体系。成为全国唯一的生态环境数字化改革和“大脑”建设试点省。首创四级生态环境状况报告制度、率先实现五级河长全覆盖,创新实施绿色发展财政奖补机制,构建起以《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为核心的“1+N”生态环境地方法规规章体系。

  这20年,可以说是浙江生态文明建设发生历史性、系统性、整体性精彩蝶变的20年,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萌发与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生动的实践。

  当前,我省正处于全面深化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时期。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代新征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今天上午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暨美丽浙江推进会,易书记对下步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省人大常委会《决定》的颁布实施,进一步强化了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保障,也赋予了各级政府新的使命和任务。省政府将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大会部署,推动省人大常委会《决定》实施,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和把握“四个重大转变”“五个重大关系”,紧扣环境、经济、空间、城乡、制度、文化六个维度,全方位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和美丽中国省域先行地。

  环境方面,要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污染防治是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是建设美丽浙江的关键举措。我们将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加快推动清新空气示范区建设,深化“五水共治”碧水行动,构建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控治”体系,加强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和新污染物治理,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建设。

  经济方面,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绿色低碳发展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我们将坚持以绿色铺就共同富裕之路,推进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落实好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加快推动高耗能行业绿色低碳改造升级,强化资源能源的节约集约利用,协同推进减污、降碳、扩绿、增长,高水平建设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区。

  空间方面,要构筑万物和谐的生态空间。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是增加优质生态产品供给的重要手段。我们将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健全自然保护地体系,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推动生物多样性资源可持续利用,打造浙江生物多样性友好品牌,强化生态安全和生物安全管理。

  城乡方面,要推进美丽城乡全域提质。因地制宜推进乡村建设、提升宜居宜业水平,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环节。我们将在新起点上深化“千万工程”,高水平均衡化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质扩面美丽大花园建设,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大革命”,率先实现城乡融合全域美丽,打造乡村振兴浙江样板。

  制度方面,要强化生态环境治理效能保障。加快健全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是高水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的有力保证。我们将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土壤污染防治、海洋环境保护等地方性法规规章的制修订,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价格政策体系,深化两山合作社建设和EOD重点项目开发,同时大力推动全国生态环境数字化改革试点建设。

  文化方面,要推动美丽浙江全民共建。生态文化自觉自信是激发全社会共建共享生态文明的内生动力。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浙江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倡导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更大力度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

  骆莉莉:

  谢谢胡省长的介绍。下面请记者朋友们提问。

  新华社记者:

  “八八战略”实施20年,意义非凡。久居浙江的话,其实我们也能深刻感受到生态环境发生了积极的变化。想请问一下高主任,在浙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如何发挥好人大的作用?另外,《决定》出台后,省人大常委会又会有哪些工作部署和安排?谢谢。

  高兴夫: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是“八八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些年来,省人大如何在创建生态省当中发挥作用?我们按照省人大的定位,主要按照依法履职,用法治的手段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做了大量的工作。归纳起来主要是三个方面:

  一是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2003年时任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习近平同志亲自谋划,亲自推动,省人大常委会就作出了生态省建设的第一个决定;2014年,省人大常委会又作出了促进美丽浙江建设的第二个决定;这次是第三个决定。省人大常委会大概是按照每10年作出一个决定,主要是总结10年来的成效经验、查找问题短板、提出新的目标、任务和措施。这是依法行使重大决定权。

  二是加快建设生态文明法治体系。据初步统计,20年来,生态文明领域的法规数量占到总的立法数量的大概1/4,40余件。目前我省已基本形成涵盖综合法规,这是“1”,和各环境要素单项法规的生态环保法规体系,就是“1+N”体系,但是这个N还要进一步完善,生态文明建设有了良好的法治基础。

  三是不断加大生态文明建设的监督力度。20年来,历届人大坚持届有主线,年有重点,滚动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和水气土废海等方面的监督,实实在在地解决一些人民群众关心和高质量发展需要的突出环境问题。同时,我们还全面建立了省、市、县、乡四级全覆盖的生态环境状况报告制度,每年都要报告,进一步压实了生态文明建设责任。所以20年来,生态环境的公众满意度连续提升。

  下一步,我们将抓好三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构建“1+N”生态文明法规体系。决定提出五个“先行示范”,这五个方面都是我们立法的重点。在进一步完善生态环保法规的同时,我们正在谋划国土空间规划、耕地保护、绿色低碳转型、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等立法项目。成熟一个推出一个,目的就是加快构建形成以生态环保法规为核心、涵盖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等各个方面法规的“1+N”生态文明法规体系,构建完善的法治保障体系。

  (二)切实压实各级政府依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主要是加大对法律法规、党委决策部署和这个决定贯彻落实的监督检查。每年将选择相关领域和重点开展执法检查,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专题询问,跟踪问效,推动法律法规落实落地。对生态环保、湿地保护、城市更新等社会关注度高的工作,我们坚持明责、督责、考责一体推进,督法、督事、督人有机结合,做深做实满意度测评、述职评议等工作,督促切实提高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的能力、水平和成效。

  (三)全面凝聚全社会共建共享生态文明的合力。决定是全省人民的共同意志,建设生态文明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我们将加快建立整合各方力量的工作机制,搭建各方协同配合的工作平台,凝聚各级人大机构、人大代表、专家学者、主管部门等四方合力,与行业监督、审计监督、纪检监察监督、社会监督等“四督联动”,群策群力做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

  在这里,我也希望在座的记者朋友们加强新闻媒体的监督,对违法行为依法曝光,对正面典型加大宣传,传递绿色好声音,真正形成“五共”机制,也就是“共护”,“共治”,“共督”,“共创”,“共享”。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光明日报记者:

  刚才我们也提到了《决定》的颁布和实施对各级政府来说意味着新的使命和任务。那请问在具体推进方面省里有哪些考虑?主要的工作抓手又是什么?谢谢。

  胡伟: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7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作重要讲话,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视野宏阔,思想深邃,内涵丰富,为我们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今天上午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暨美丽浙江建设推进会,全面部署我省生态环境保护和美丽浙江建设工作,省人大常委会日前颁布实施《决定》,这些都是贯彻落实全国大会特别是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举措。下一步,省政府将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切实抓好省人大常委会《决定》的贯彻落实。

  对面上的工作我刚才已经作了说明,这里重点讲一下下步工作的两大抓手:一个是启动第五轮“811”行动,这是我们的金字招牌;另一个是减污降碳创新区建设,这是国家试点。

  第一个抓手,就是实施“811”生态文明先行示范行动,持续抓深抓实生态文明建设。作为贯彻落实生态省建设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一个重要载体,“811”行动从2004年开始,已经实施了四轮。这四轮行动聚焦生态文明,一脉相承、层层推进,以积小胜为大胜,稳步推动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整体跃升。今年我们立足“八八战略”实施、生态省建设20周年新起点,启动新一轮“811”行动计划,作为未来五年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的突破性抓手,体现了浙江一以贯之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传承性、接续性和纵深性。新一轮“811”行动着眼于牵头抓总,着眼于贯彻落实省人大《决定》,强调“跳出一域抓一域、跳出环保抓环保”,以先行示范目标为牵引,以难点重点问题为导向,在省级层面明确了8个先行示范目标、谋划了8个专项行动。同时,我们坚持因地因时制宜、分区分类施策,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设区市层面推动打造11个先行示范品牌,通过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工作提升。

  第二个抓手,就是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区建设,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是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化、低碳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总抓手,是有效处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关系的关键一招。作为全国首个试点省,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将减污降碳协同纳入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和“双碳”工作总体布局,作为省委牵一发动全身重大改革事项,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构建减污降碳协同制度体系。2022年9月试点启动以来,我省在减污降碳协同制度创新、模式创新、能力提升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进展。下一步,我们将立足实际,遵循减污降碳内在规律,朝着一年重点突破、两年全面铺开、三年成势见效的目标,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区建设,力争形成更多具有浙江辨识度、全国显示度的标志性成果,同时切实发挥减污降碳协同对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源头牵引作用,促进我省经济社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浙江经视记者:

  在生态文明方面,我们老百姓最关心的还是环境质量问题。请问下一步我省如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谢谢。

  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郎文荣: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我们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重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下大决心、花大力气持续推动治污攻坚,全省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改善、保持高位稳定、走在全国前列。2022年,我省实现国家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评价“两个全国第一”。

  但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仍然面临风险和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提出,必须清醒看到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量变到质变的拐点尚未到来。从我们省情况看,传统发展方式的路径依赖尚未完全打破,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时间窗口偏紧,绿色低碳转型的任务还相当艰巨,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的基础还不是很稳固,环境基础设施还存在不少欠账,生态空间还在遭受挤占,环境风险隐患还不容忽视。

  中央提出要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从“十三五”的“坚决打好”到最近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提出的“持续深入打好”,意味着污染防治触及的矛盾和问题层次更深、领域更广,要求也更高。下一步,我们将从“力度、深度、广度”三个维度入手,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由防污染反弹向促品质提升转变,让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更可感、更有感。

  首先要保持力度。俗话讲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面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挑战,我们将持续保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定力,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校准把正绿色低碳发展方向,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清废保卫战,重拳整治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转向质变,通过高水平保护,不断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

  其次要延伸深度。环境治理越到后面,剩下的骨头越难啃,必须把功夫下在精细治理、深度治理上。我们将紧紧盯住生态环境治理的短板和瓶颈,推进PM2.5和臭氧协同治理、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协同减排;陆海统筹推进重点断面、重点区域、近岸海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构建土壤污染“防控治”体系,着力推进固体废物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让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成为常态。

  第三要拓展广度。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将坚持系统思维,注重从生态系统的自然属性、内在规律着手,努力拓宽生态环境保护的领域和区域,扎实做好项目源头准入、基础设施布局、减污降碳协同等基础性、系统性、全局性工作。优化政府、企业、市场各类资源配置,推动大气、污水、固废危废处置等环境治理设施向乡镇、农村地区延伸,全面启动新污染物监测、评估与治理。同时,强化山水林田湖海等各种生态要素的协同治理,加强珍稀濒危物种保护、外来入侵物种防治,切实筑牢生态安全防线。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香港商报记者:

  在《决定》当中,五个先行示范其中之一就是要推动生态经济和绿色低碳的先行示范。我想请问,浙江在近几年来在生态经济和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方面有哪些特色和优势?下一步我们在生态经济发展方面的发力点又是什么呢?谢谢。

  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杜旭亮:

  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近20年来,浙江省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道路,扎实推进生态经济发展,以全国1%的土地、4.7%的人口和5.4%的能源消费总量,创造了全国6.4%的国内生产总值。

  在这里,我再跟大家分享三组数据:

  第一组数据是可再生能源装机。去年,浙江省可再生能源装机4630.7万千瓦,占比达到39.3%,装机规模是2015年的3.4倍,比2015年提高22.5个百分点,应该说能源低碳转型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近年来,在“双碳”背景下,我们还统筹推进了工业、建筑、交通、农业、居民生活等领域绿色低碳变革,获批建设全国唯一的国家绿色技术交易中心,而且在全国率先建成了碳达峰碳中和综合管理平台。

  第二组数据是节能环保产业产值方面。去年,浙江省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到1.27万亿,是2015年的2.4倍,提前基本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其中,新能源产业快速增长,全省光伏制造业规上企业实现产值达到2619亿元,是2015年的2.7倍;另外,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达到59万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135万辆,占全国十分之一。同时,通过实施四轮循环经济“991”行动,浙江省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我们单位GDP能耗比2015年下降了12.1%,其中,一般工业固废的综合利用率达到了全国第一,单位GDP的用水量达到全国第三。

  第三组数据是山区海岛县生产总值。去年,浙江省山区26县GDP达7404亿元,是2015年的1.6倍;海岛6县GDP达到2820亿元,是2015年的1.8倍。近年来,我们还实施了山区26县“一县一策”高质量发展政策举措,累计培育了平阳智能装备、永嘉泵阀、天台汽车零部件等8个年产值超百亿元的特色主导产业,有力推动了山区26县的生态经济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人大常委会《决定》的要求,重点做好三件事情:一是积极争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二是着力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深入实施循环经济“991”行动;三是深化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格局,加快打造生态文明绿色发展标杆之地。谢谢。

  浙江日报记者:

  我们的《决定》非常强调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处置分类处置等方面的工作,想请问一下,这些年浙江在城乡生活垃圾的治理方面有哪些进展?下一步贯彻我们的《决定》有怎样进一步的一些打算?谢谢。

  浙江省建设厅党组书记、厅长应柏平: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垃圾分类工作,2017年底我省全面启动了垃圾分类工作,提出“一年见成效、三年大变样、五年全面决胜”的总体目标。通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基本构建了城乡统筹、全程分类、社会协同、制度保障的工作体系,取得了以生活垃圾“零增长”“零填埋”为标志的阶段性成果。一是注重建章立制,出台了浙江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和系列制度规范,统一了全省的分类标准,规范了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各环节的操作流程。二是坚持示范引领,逐步扩大分类覆盖范围,并探索推行“定时定点”等行之有效的分类模式,源头减量效果初步显现,垃圾总量高速增长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三是加快垃圾焚烧和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步伐,处理能力有了大幅提升,目前全省已建成处理设施138座,总日处理能力9.75万吨,实际日处理量约7万吨,处理能力基本满足垃圾处理需要,并彻底告别了“填埋时代”。四是强化宣传引导,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了垃圾分类进机关、进学校等“八进”活动,居民的认知度、参与率都有了显著提升,社会氛围逐步形成。

  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垃圾分类还存在区域之间推进不平衡,有的小区和单位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自觉分类的习惯还有待于养成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机制,持续发力。

  下一步,我们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垃圾分类的重要论述为指引,坚持久久为功,加强科学管理,开启新一轮提质增效“垃圾革命”。重点做好五方面工作:

  一是“提质”。将垃圾分类纳入现代社区治理的重要内容,健全责任传导机制,落实责任区管理责任,发动志愿者、聘用专职人员等参与桶边督导,不断提升分类质量。

  二是“扩面”。普遍推行“定时定点”分类模式,加强示范创建,力争到2025年底住宅小区、商业街区“定时定点”投放清运实现全覆盖,到2027年底省级高标准示范小区创建率达到70%以上,有力推动点上的盆景变成面上的风景。

  三是“赋能”。充分运用大数据、物联网技术,迭代升级垃圾分类信息化监管应用场景,提高投放端、运输端、处置端的全流程数字化监管水平。

  四是“增效”。加快易腐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中转站改造提升,配齐分类运输车辆,不断提升收运和处置效能。

  五是“强基”。进入“焚烧时代”以后,对原有的填埋场实施“一场一策”综合治理,力争到2025年底填埋场生态修复任务基本完成,让昔日“大包袱”蝶变为生态“新绿洲”。

  垃圾治理事关民生福祉,事关生态文明,事关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我们将以锲而不舍的韧劲打好垃圾治理持久战,真正把垃圾分类这件“关键民生小事”做好、做实、做到位。

  人民日报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浙江“七山一水二分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有限,所以讲生态文明建设,保护利用好现有自然资源尤为重要。请问目前浙江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推进自然资源保护工作?后续还有哪些重点举措?谢谢。

  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陈龙: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的部署要求,不断加强自然资源保护工作。

  一是明确底线。就是科学划定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底线。按照国家的部署要求,立足于浙江的资源禀赋条件和空间承载力,科学划定“三区三线”,确定耕地保护面积1877万亩、生态保护面积5514万亩,明确了美丽浙江建设的几条底线和红线。

  二是严格保护。就是落实自然资源严格保护的制度。比如说,我们制定出台了20条“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举措,在全国率先构建了“人防+技防”的耕地保护新格局,开发运用了“耕地智保”数字化场景,对耕地实行“三位一体”严格管控,地面上全省有6万多名“田长”和巡查员加强巡查,半空中有1.49万个探头实行24小时监控,高空中有卫星、无人机不定期进行检查,我们初步实现了违法占用耕地“早发现、早制止、严查处”。今年上半年,我们强力组织开展违法占用耕地“零新增”攻坚行动。到目前为止,有86个县(市、区)去年5月田长制实施以来的新增违法占用耕地减少到3亩以下,其中有72个县(市、区)减少到0亩,一亩都没了,基本实现了“动态清零”。

  三是节约集约。就是高效利用自然资源。我们坚持“亩均论英雄”、盘活存量低效用地等,促进“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去年全省亿元GDP耗地量比2010年下降了59%,浙江的节约集约用地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四是系统治理。就是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治理。分区域、分类型、分项目实施了一批治理项目。在城乡,紧跟“千万工程”的步伐,大力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在矿区,在全国最先启动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和绿色矿山建设,累计建成绿色矿山243家。在滨海,实施11个国家级“蓝色海湾”项目,修复受损岸线和治理盐沼湿地。在重要流域,先后实施钱塘江源头、瓯江源头“山水工程”国家试点,成为样板工程。

  省人大常委会作出的《决定》,自然资源部门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一步,我们重点将抓好四项工作:

  一是依法编制完成各级国土空间规划,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

  二是贯彻耕地保护和生态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守住耕地和生态红线。

  三是大力开展土地综合整治,着力修复生态环境。

  四是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完善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政策体系。

  我们将继续努力,为浙江高水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贡献更多自然资源力量。

  我就说这些。谢谢大家。

  央广网记者:

  《决定》提出生态制度先行示范,请问如何做到先行示范?下一步的重点方向是什么?

  郎文荣:

  生态制度先行示范是美丽浙江建设的鲜明特质。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就强调“努力构筑生态省建设工作推进机制”,并亲自担任生态省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奠定了我省生态制度建设的先发优势。这些年,我们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持续加力,走在前列。比如:通过抓整体设计,建立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形成覆盖“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生态文明制度“四梁八柱”。抓创新引领,敢于第一个吃螃蟹,在排污权交易、“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改革、环境问题发现机制、生态环境数字化改革和“大脑”建设等方面形成了很多全国首创的制度成果。抓立法固化,将改革决策和立法决策紧密衔接,像去年出台的《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对环境准入、排污权交易、降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创新做法作了规定。全省现行有效的法规规章有60部,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夯实了法治保障。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全国、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和这次人大常委会《决定》精神,巩固制度成果,深化改革创新,全力推动生态制度系统完备和先行示范。

  一是法治固根本。法治是制度先行示范的最佳注脚。我们将加快推进土壤污染防治、海洋环境保护、核与辐射环境管理、噪声污染防治、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法规规章制修订,强化主体责任、执法监管、环保督察等刚性机制,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二是制度集成化。制度的先行示范,关键要体现改革创新。我们将运用数字化改革理念,打好法治、市场、科技、政策“组合拳”,在生态环境准入制度集成,减污降碳协同创新,环境问题全链条管理,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和投融资模式创新,资源环境要素配置改革等方面加强综合集成,体现浙江辨识度。

  三是共治激活力。多元参与、共建共享,方能体现制度的价值。我们将积极推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宣传阐发,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管理和绩效评价制度,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理念和消费方式,构建党、政、社、群协同联动的治理格局,促进全社会生态自觉生态自律生态自信。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骆莉莉:

  谢谢。由于时间关系,我们的提问环节就到这里。感谢各位发布人,也感谢各位记者朋友,本场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